服装企业品牌路上行路难
“我们的衣服100%贴牌,自己打造品牌何其艰难。”提起品牌建设,参加第110届广交会的多家服装企业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凤毛麟角,品牌缺失让中国服装出口企业吃了不少亏。
福建泉州一家服装企业的业务经理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基本依靠低廉的加工费生存,尤其是现在成本上涨得厉害,利润空间被压得更低。 江苏汇鸿国际纺织服装部业务经理钱扬则用夹缝求生来形容当前外贸公司的现状。因为没有独立的品牌和生产线,他们只能维持*多15%的利润,而在向外商报价时,钱扬让业务员将这15%减去,“不然外商会扭头就走”。
钱扬称,现在的服装企业已经进入严冬前的深秋。张先生则指出,泉州当地2006年以前的服装企业还很少,而这几年服装企业少说也有四五千家,由此带来的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相当激烈。记者采访获悉,河北、江西等地的企业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压力。“我们一直在考虑探索品牌建设,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河北丽友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明摇头感叹道,“国内有几十万家服装企业,有自主品牌的不过三五十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在激烈竞争中的品牌力量,然而却因各种无奈的因素始终无法走上品牌之路。”
宁波华艺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熊月圆认为,中小企业要在国外打品牌,投资和渠道都要花费大力气,操作上困难重重。除此之外,品牌建设成本也让很多企业陷入犹豫。熊月圆说:“要打造品牌,设备、生产线等都需要更新,人员也要‘大换血’。因此,企业只能更多考虑保证产量、做好眼前的单子,进行大的变革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管如此,企业对服装品牌打造的探索已经上路。钱扬认为,企业在当前尤其需要抱团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小企业虽小,然而集聚与整合之后的力量却不可小觑。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轻纺城集聚了各类纺织服装面料、家居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通过企业聚集形成的集聚效应,使中国轻纺城成为全球*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管委会主任周如生告诉记者,现在中国轻纺城虽然服装的订单量在减少,但轻纺产品的订单量却在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的订单量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
已经拥有SNOWIMAGE、VLASTA等品牌的东尚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零售网络分布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在俄罗斯及东欧地区分布的销售网点就达到1000多家。该公司董事、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周志海表示,公司通过专卖店等渠道销售上等的羽绒服,已经初步树立了中国服装企业在东欧国家的形象,下一步的重点是在国外开设更多的品牌专卖店,计划专卖店的销售量要达到公司外销总量的70%~80%。周志海认为,专卖店不仅代表企业本身的形象,而且还可以*直接地塑造中国母品牌的形象,中国整体品牌形象的打造反过来又会惠泽每一家中国企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服装结构与工艺教研室主任张辛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品牌的打造首先要端正价值观,用纯粹的心去打造服装品牌。张辛可同时认为,企业不在乎大小,都存在打造品牌的可能性。“服装企业要把服装的核心和本质的东西做纯粹,比如追求时尚和品质,不要粗针大线,不要弄虚作假,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可能打造品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