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izimg.com/skins/SBSkin/images/shang01.gif)
紡織行業零利潤后是什么
據資料顯示,2008年,中國紡機企業共有1000多家,生產產品包含13大類2000多種產品,中國紡機市場國產設備的數量占到80%,但銷售額所占比例不足50%。據了解,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紡織行業受到國際需求減弱、國內宏觀政策調整、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的多種不利因素影響,紡織業呈現增長放緩的趨勢,從而影響到我國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2008年上半年,紡機行業毛利率為15.05%,行業虧損面為21.05%。然而,在2007年下半年,行業虧損面只有12.29%,行業虧損面的快速增加正說明了中國紡機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
其實,國產紡機行業這幾年的進步還是非常快的,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國產設備已經可以滿足常規產品的生產。其中,棉紡成套設備、化纖長絲成套設備性價比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粗紗機達到國際**水平;部分型號并條機、清梳聯等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生產一些高附加值產品,國產設備往往力不從心,要生產高難度和精細的品種還得用進口設備。因此,如片梭織機、自動絡筒機、噴水織機、平織機、環錠紡紗機、噴氣織機等先進紡織設備應該是紡機企業下一步生產和追趕的目標。
應該看到,隨著世界紡織工業繼續向亞洲轉移,亞洲地區大力發展紡織行業的要求非常迫切,對紡織設備需求也將會日益旺盛。現在的行業不景氣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如果中國紡機企業能夠挺過這一關,它的發展前景還應該是很樂觀的。 市場和技術,兩塊短板
一直以來,中國紡機企業都把市場分成兩塊,國外市場與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主要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越南。其中,印度市場是我國*大的紡機設備出口市場。據統計,2008年1~5月中國向印度出口針織機械9503臺,比上年同期下降25.71%;出口金額為0.6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78%。向印度出口紡紗機械759臺,比上年同期下降9.64%;出口金額為2534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9%。
越南自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美國的貿易關系走向正常,越南的紡織工業得到大力發展。據資料顯示,2008年1~5月中國向越南出口紡紗機械1815臺,比上年同期增長125.75%;出口金額為4404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23%。
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家也已經出現了增長趨緩的跡象,未來隨著經濟的疲軟,對紡織設備的需求將會進一步的減少。但從整體趨勢來看,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正在從巴基斯坦、孟加拉向印度、越南轉移。
但僅僅在亞洲左右打轉是不行的,“因為亞洲經濟的聯動性,使得以上的這些國家常常是繁榮時一起繁榮,不景氣時一起衰落。我們應該需要**條乃至第三條保命繩。”一位紡機企業的高層分析。在國際市場,歐洲棉紡機械主要市場為土耳其、俄羅斯;美洲棉紡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美國。中國紡機企業把保命繩栓向何方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據測算,2008年,中國紡機市場容量將達到80億美元左右,在這個市場內,中國紡機企業把主要目標放在中低端市場上,隨著市場的現階段的下滑和長期的看好,很多外國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對行業進行布局,而在這方面表現*為突出的就是意大利紡機公司意達集團,其在紡紗領域的薩維奧,織造領域的寶瑪泰克均是享譽世界的紡機品牌。
早在2000年時,薩維奧公司就在山東成立了意莎瑪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依托薩維奧公司的**技術和先進制造工藝及管理經驗,意莎瑪公司組裝生產吉美思(GEMINISS)及科茂思(COSMOS)型龍帶系列倍捻機。2008年,薩維奧公司繼續擴大在華投資規模,將薩維奧絡筒機原裝生產線引入中國,建成山東意莎瑪薩維奧絡筒機生產基地。織造領域的寶瑪泰克也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寶瑪泰克紡機有限公司。 “紡織機械的市場已經轉移,美國和歐洲的市場正在縮小,只有亞洲的需求在增長,中國紡織品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是促使我們將紡織機械生產轉移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中國投資建廠的生產成本低也是我們著力發展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其成本約為在歐洲生產的1/2。”拉迪奇(RADICI)集團**執行官LuigiGerolla的一席話代表了意大利紡織機械巨頭的心聲。
伴隨世界紡機巨頭來到中國的不只是中國紡機企業市場的萎縮,還有技術產品的升級加快。“如果說以前技術更新換代需要三年,現在一年就夠了。”一位紡機行業的內部人士說道。目前,全球技術革新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產業正在騰飛,面對機遇,留給中國紡機企業研究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
中國紡機企業的規模偏小,面對不景氣的市場和利潤快速下滑,如何能夠做出更好的技術開發呢?江蘇的老吳說出了他的想法:“我想很多企業和我一樣很難拿出大筆資金進行技術開發,我的廠倒掉后,我想了很多,其中就想了很久如何開展技術研發,我認為,與其拿出本來就不多的資金去自己招人才開發技術,不如和國內的大學院校或有名導師合作,他們出人,我們出錢。這樣效果更好。”這正說明了一代紡機企業家對技術**的一種新的思考。
誰在暗中**
在今年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與冷清的的市況不同,參加今年紡機展的中外企業多達1400家,其中中國企業600多家。紡機展租用了新國際博覽中心全部11個展館,面積高達12.65萬平方米,成為歷年來中國乃至亞洲規模*大的紡機展。為什么在這么困難的市況下紡機企業反而“賠本賺吆喝”?
一位參展的紡機企業的領導給出了答案。他說:“從2007年開始,市場的壓力開始加大,紡機的訂單開始明顯下降。這次來參展,我們知道情況肯定遠不及過去,以前參展,會場火爆,客戶常常要排隊等我們洽談采購事宜。而現在,我們的人員卻遠不用那么忙。我們早就知道會是這么個結局,但還是來了。因為在如此重要的展覽會上,我們如果不來,客戶會誤以為我們倒閉消失了。
其實,這位領導的擔心是有原因的,在2008年上半年就傳出了中國飛躍集團破產倒閉的傳聞,其傳聞的嚴重使的當地出租車司機都脫口問出了:“飛躍不是倒閉了嗎?”透過這個時間我們不禁想問:究竟是誰在背后推手?傳言的真實原因又是什么?
聯系前幾年紡織和紡機行業發展的情況,我們也許會有一個模糊的答案。經過前幾年的市場景氣,在2007年市場拐點開始出現,次貸危機、原料價格上升、產業退稅調整、勞動力成本上漲、貨幣政策從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像一波波巨浪快速襲來,迅速把紡機行業打向谷底。但隨著紡機行業的短暫快速下滑的是很多資本公司的長期看好。興業銀行就在前期向邵陽紡機開始融資。也許這正是新一輪的**的開始,只是不知道這次的贏家是國企、外企還是別的企業。
中國是世界紡織機械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的紡機行業是世界紡機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重要的是,中國紡機行業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關系到億萬元的市場規模,更關系到千萬人就業和億萬人穿衣問題。所以面對紡機行業現在局面的*好方法不是現在就開始市場自由競爭,而應該是在政府的培育和引導下進行有序競爭。先培育出有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再構建好合理的行業體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紡機行業必將會有美麗的將來。
編者語:中國是世界紡織機械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的紡機行業是世界紡機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重要的是,中國紡機行業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究竟。中國紡織路在何方?全球紡織網9月26日訊 美國次貸危機可能從鄰國迂回傳播過來,由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現在也許是紡織機械*為關鍵的時刻。
談到今年紡織機械(下稱紡機)生意,江蘇的老王一臉愁容。“工廠關了,賣了沒人要。借錢銀行不借,高利貸太高。”老王原是江蘇一家紡機企業的老板。這不是一個特例,記者在聯系北京紡織機械廠和北京第三紡織機械廠時,一家網站所留的電話是空號,另一家接電話人員說:“我們已經不做什么紡機了。”自去年開始的紡織行業的不景氣已經像瘟疫一樣擴散開來,很快的紡機行業也被傳染。而*重要的是中國的裝備制造業*終能不能扛過這次災難。
紡織行業:零利潤后是什么
經老王介紹見到了老吳,初見老吳目光就被他兩邊的鬢角吸引了,看到我看著他的鬢角出神,老吳笑道:“以前沒有這么白的,這幾個月太操心了。”老吳原來是江蘇省吳江市的一家紡織工廠的老板,“現在世道不好,以前為一些***貼牌利潤也能達到4個點左右,可現在不行了,(今年)年初我就感覺今年情況不好,定了3個點的目標,到6月份一算,才有1個點,照這個情況年底能有0.3個點就不錯了,*后和家里人一合計,把紡織工廠賣了。”談起賣廠老吳感嘆道:“真是舍不得,做了20多年,有感情了!”
吳江市紡織協會秘書長蔡艷華認為,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在苦苦支撐。本來長單是大企業的命脈,現在好企業也是不敢接長單,在電價、染化料價格猛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接長單子就意味著虧本!而短單子利潤也很薄!企業壓力很大!根據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浙江省有2/3的紡織企業平均利潤只有0.02%。原材料繼續上漲,漲幅在10%左右,產品價格上漲僅2%,這不是中國紡織行業的問題。從今年6月開始,許多歐洲服裝品牌就開始打折,由巴黎到上海,由上海到北京,9折到8折,8折到5折,到現在甚至可以到4折或者3折。與此對應的是,向來以信譽好、出價相對合理的歐洲客戶,開始延遲付款或不聯系。根據科法斯的客戶統計稱,在西班牙的鄰國葡萄牙,企業延期付款的情況增加了兩倍。在北歐的丹麥,企業破產從年初以來上升了25%。
根據歐洲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6月,歐洲通貨膨脹率已經上升到4%,創下歐元1999年問世以來的*高位,遠遠高于歐洲央行制定的2%的中期目標。在幾個*重要的經濟體中,除了德國的通脹率勉強維持在3.3%以外,英國、法國、意大利的通脹率都已經接近或達到4%,西班牙通脹達到5%,這或許可以間接說明為什么紡織行業進入破產潮。而現在中國紡織業的困境正在向紡機行業快速蔓延開來。
挺過去是天堂
由于紡織行業和紡機行業的上下游相關性使得紡機行業迅速的被感染,據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統計,截止到2008年5月底,紡機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行價格)218.95億元,同比下降0.61%;產品銷售收入211.03億元,同比下降0.45%;利潤總額9.09億元,同比下降18.96%(減少2.13億元);虧損企業198家,虧損面為20.50%,虧損額為2.32億元,同比增長159.48%;產值利潤率為4.15%,同比下降0.94個百分點;人均利潤5853.80元/人,同比減少1317.80元/人。
2008年7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在高勇接受采訪時表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多家出口型紡織企業停工,也有一些企業倒閉,而從上半年的數據看,國內紡織機械的產量和銷量都下降了大約20%。究其原因,高勇認為,市場需求低迷,貸款收緊,紡織企業資金緊張,沒有力量再添置新的設備,有些已經訂過貨的推遲提貨是其主要原因。 近年來,伴隨著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紡織機械行業也借勢發展成為全球*大的紡織機械制造及消費國。紡機產品出口以��洲為主并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紡織設備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競爭能力不斷增強。2000年,我國紡織設備出口2.9億美元,到2007年已經達到15.28億美元,7年間增長了5倍以上。中國出現了許多紡機工業群,但中國紡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生產的技術含量偏低依舊是不爭的事實。
Copyright@ 2003-2025
常州**紡織儀器廠有限公司版權所有